在各種類型的癌癥免疫療法中,癌癥疫苗可以誘導腫瘤特異性免疫反應。為了激活和擴增腫瘤特異性T細胞,基于納米顆粒(NP)的疫苗(納米疫苗)的最新進展集中在將腫瘤特異性抗原和佐劑共遞送到抗原呈遞細胞(APCs)如樹突狀細胞(DC)上。在此過程中,專職性DC通過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I類(MHC-I)抗原呈遞途徑進行抗原的胞質遞送和交叉呈遞對于觸發強大的抗腫瘤反應至關重要。因此,為了制造有效的癌癥納米疫苗,至關重要的是開發既能充當免疫佐劑,還能夠將抗原直接穿梭到APC細胞質中的抗原載體。
近日,蘇州大學劉莊教授、彭睿教授和華東師范大學程義云教授等人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A general strategy towards personalized nanovaccines based on fluoropolymers for post-surgical cancer immunotherapy的文章,利用氟化樹枝狀大分子和聚乙烯亞胺(PEI)作為遞送抗原的載體,來制備具有有效抗原交叉呈遞的腫瘤納米疫苗,并期望實現有效的針對患者的手術后免疫療法。
為了驗證納米疫苗對術后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治療作用,研究還建立了多種腫瘤模型以供驗證。為了更加接近臨床研究,研究人員收集了術中切除的腫瘤細胞膜作為腫瘤抗原,并同F13-PEI一道形成納米疫苗(F13-PEI/Mem)。實驗發現,F13-PEI/Mem能夠有效延阻腫瘤生長,而結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anti-PD1進行協同治療后,抗癌效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此外,為了跟蹤評價腫瘤細胞的轉移,研究還對轉移腫瘤模型小鼠進行體內生物發光成像表征。成像觀測發現,F13-PEI/Mem能夠一定程度上延遲腫瘤轉移,特別是結合了anti-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后,小鼠的腫瘤轉移得到了顯著的抑制,其在120天內的生存率也顯著增加至62.5%。這些實驗表明,納米疫苗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的結合能夠有效抑制術后的遠端瘤生長和腫瘤轉移。
百替醫學是國內首家專注于醫學科研咨詢及技術服務的公司,專門為臨床醫生提供科研問題解決方案。
Phone: 400-611-2850
E-mail:: service@100biotech.com
或 在線留言 給我們
服務熱線
400-611-2850
服務和特性
價格和優惠
掃微信咨詢我們
Nature Nanotech | 個體化納米疫苗獲得新進展!
發布時間:2020-11-09 16:57 文章來源:未知 作者:百替生物
在各種類型的癌癥免疫療法中,癌癥疫苗可以誘導腫瘤特異性免疫反應。為了激活和擴增腫瘤特異性T細胞,基于納米顆粒(NP)的疫苗(納米疫苗)的最新進展集中在將腫瘤特異性抗原和佐劑共遞送到抗原呈遞細胞(APCs)如樹突狀細胞(DC)上。在此過程中,專職性DC通過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I類(MHC-I)抗原呈遞途徑進行抗原的胞質遞送和交叉呈遞對于觸發強大的抗腫瘤反應至關重要。因此,為了制造有效的癌癥納米疫苗,至關重要的是開發既能充當免疫佐劑,還能夠將抗原直接穿梭到APC細胞質中的抗原載體。
近日,蘇州大學劉莊教授、彭睿教授和華東師范大學程義云教授等人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A general strategy towards personalized nanovaccines based on fluoropolymers for post-surgical cancer immunotherapy的文章,利用氟化樹枝狀大分子和聚乙烯亞胺(PEI)作為遞送抗原的載體,來制備具有有效抗原交叉呈遞的腫瘤納米疫苗,并期望實現有效的針對患者的手術后免疫療法。
為了驗證納米疫苗對術后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治療作用,研究還建立了多種腫瘤模型以供驗證。為了更加接近臨床研究,研究人員收集了術中切除的腫瘤細胞膜作為腫瘤抗原,并同F13-PEI一道形成納米疫苗(F13-PEI/Mem)。實驗發現,F13-PEI/Mem能夠有效延阻腫瘤生長,而結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anti-PD1進行協同治療后,抗癌效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此外,為了跟蹤評價腫瘤細胞的轉移,研究還對轉移腫瘤模型小鼠進行體內生物發光成像表征。成像觀測發現,F13-PEI/Mem能夠一定程度上延遲腫瘤轉移,特別是結合了anti-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后,小鼠的腫瘤轉移得到了顯著的抑制,其在120天內的生存率也顯著增加至62.5%。這些實驗表明,納米疫苗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的結合能夠有效抑制術后的遠端瘤生長和腫瘤轉移。